1上面是氧化层, 下面是衬底(硅) -- 湿洗
2 一般来说, 先对整个衬底注入少量(10^10 ~ 10^13 / cm^3) 的P型物质(最外层少一个电子), 作为衬底 -- 离子注入
3先加入Photo-resist, 保护住不想被蚀刻的地方 -- 光刻
4.上掩膜! (就是那个标注Cr的地方. 中间空的表示没有遮盖, 黑的表示遮住了.) -- 光刻
5 紫外线照上去... 下面被照得那一块就被反应了 -- 光刻
6.撤去掩膜. -- 光刻
7 把暴露出来的氧化层洗掉, 露出硅层(就可以注入离子了) -- 光刻
8 把保护层撤去.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准备注入的硅片. 这一步会反复在硅片上进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 光刻
9 然后光刻完毕后, 往里面狠狠地插入一块少量(10^14 ~ 10^16 /cm^3) 注入的N型物质
10 用干蚀刻把需要P-well的地方也蚀刻出来. 也可以再次使用光刻刻出来. -- 干蚀刻
11 上图将P-型半导体上部再次氧化出一层薄薄的二氧化硅. -- 热处理
12 用分子束外延处理长出的一层多晶硅, 该层可导电 -- 分子束外延
13 进一步的蚀刻, 做出精细的结构. (在退火以及部分CVD) -- 重复3-8光刻 + 湿蚀刻
14 再次狠狠地插入大量(10^18 ~ 10^20 / cm^3) 注入的P/N型物质, 此时注意MOSFET已经基本成型. -- 离子注入
15 用气相积淀 形成的氮化物层 -- 化学气相积淀
16 将氮化物蚀刻出沟道 -- 光刻 + 湿蚀刻
17 物理气相积淀长出 金属层  -- 物理气相积淀
18 将多余金属层蚀刻. 光刻 + 湿蚀刻
这货分辨率可以达到 2000line / mm (其实挺差劲的... 所以sub-micron ,也即um级别以下的 VLSI不用... )
给!它!照!相! , 相片就是Emulsion Mask! 

于是还没有人理Food for thought... 



等氧离子渗入硅层, 形成富氧层
成型.
来两块! 
对硅2进行氢离子注入
翻面
将氢离子层处理成气泡层
切割掉多余部分
成型! + 再利用
光刻
离子注入
微观图长这样: 
再次光刻+蚀刻
撤去保护, 中间那个就是Fin
门部位的多晶硅/高K介质生长
门部位的氧化层生长
长成这样
初层金属/多晶硅贴片
蚀刻+成型

成型! 
| 欢迎光临 教育改变生活 (http://bbs.goldoar.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