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袁春风编著《13015 计算机系统原理》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冯·诺依曼结构及其在现代计算机中的应用。 3.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4. 理解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及程序在计算机中的运行方式。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理解程序执行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交互。 3. 增强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从整体角度看待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3. 素质目标: 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系统概述· 定义与分类: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的分类(如超级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及其应用领域(如科学计算、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 · 计算机的特点:阐述计算机自动性、高速性、记忆性和精确性等基本特点。 2. 冯·诺依曼结构· 历史背景:介绍冯·诺依曼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他提出的“存储程序”计算机结构。 · 基本思想:详细讲解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思想,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及其功能。 · 现代应用:说明现代计算机大多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并解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 计算机硬件系统· 主要组成部件: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 部件功能:阐述各部件的具体功能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如CPU的运算和控制功能、存储器的数据存储功能等。 4.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执行· 指令系统:介绍计算机指令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操作码和地址码),以及指令的执行过程。 · 程序执行:讲解程序在计算机中的执行流程,包括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等步骤。 · 程序计数器(PC):解释PC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作用,即存储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5.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概述: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硬件层、ISA(指令集体系结构)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等。 · 各层功能:阐述各层次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特别是ISA层对硬件的抽象和操作系统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系统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计算机系统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如C语言程序的执行过程),分析程序在计算机中的运行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实践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应用实例(如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引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知(30分钟)· 计算机系统概述: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 冯·诺依曼结构:详细讲解冯·诺依曼结构的基本思想和现代应用。 · 计算机硬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执行:讲解计算机指令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执行流程。 ·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功能。 3. 案例分析(15分钟)· 以一个C语言程序为例,分析程序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等步骤,加深学生对程序执行流程的理解。 4. 小组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计算机系统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为什么现代计算机大多采用冯·诺依曼结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硬件系统、指令执行流程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