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miere Pro 2022 第1章 视频编辑的基础知识 章节主题:视频编辑的基础知识 适用对象:Premiere Pro零基础学习者、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理论1.5课时+实操0.5课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l 掌握视频编辑核心术语(帧、帧速率、分辨率等)。 l 理解影视制作常用格式(视频、音频、图像格式)。 l 区分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的差异,了解非线性编辑流程。 2. 能力目标 l 能识别不同电视制式的参数(如NTSC、PAL)。 l 能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音视频格式。 l 能描述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步骤。 3. 素养目标 l 建立视频编辑的专业思维,为后续软件操作奠定理论基础。 l 培养规范使用素材格式和编辑流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 | [size=11.0000pt]视频术语(帧速率、分辨率)、常用音视频格式、非线性编辑流程 | | [size=11.0000pt]关键帧与帧的区别、电视制式参数差异、线性与非线性编辑的本质区别 | 三、教学准备1. 教材:《Premiere Pro 2022从新手到高手》第1章内容。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含术语图解、格式对比表)、案例视频片段(不同制式/格式的视频样本)。 3. 实操设备:安装Premiere Pro 2022的计算机(用于演示分辨率设置、格式导入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视频编辑术语与影视制作常用格式1.导入(10分钟)l 情境引入:播放两段不同帧速率的视频(如24fps电影片段vs60fps游戏画面),提问“两段视频的流畅度为何不同?”,引出“帧速率”等核心概念。 l 章节概述:说明本章是视频编辑的“地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Premiere的前提。 2.新课讲授:视频编辑术语(30分钟)1.1.1视频的概念 l 定义:视频是连续播放的静态图像(帧)通过视觉残留形成的动态影像。 l 示例:播放一段视频并逐帧暂停,展示“帧”作为静态画面的本质。 1.1.2常见专业术语(结合教材P1-P2) l 核心术语解析(配合课件图解): n 帧:视频的基础单位(1帧=1张图片)。 n 帧速率:每秒播放的帧数(fps),如电影24fps、电视25fps(PAL)/30fps(NTSC)。 n 分辨率:帧的宽×高(像素),如1920×1080(1080P)、3840×2160(4K)。 n 关键帧:控制动画或特效的特定帧(后续章节深入,此处仅作概念铺垫)。 n 画面比例:如4:3(传统电视)、16:9(宽屏)。 l 互动环节:让学生观察手机录像参数(设置中的“分辨率”“帧率”),对应教材术语。 3.新课讲授:影视制作常用格式(25分钟)1.2.1电视制式(教材P2-P3) l 对比三大制式核心参数(表格总结): 1.2.2常用视频格式(教材P3-P5) l 重点讲解: n AVI:无压缩,画质高但文件大,适合本地编辑。 n MP4:压缩效率高,适合网络传播(后续章节输出重点)。 n MOV:跨平台,支持高清,常用於影视后期。 1.2.3常用音频格式(教材P4) l WAV:无损音质,体积大;MP3:压缩率高,适合网络播放;MIDI:电子音乐指令格式,体积极小。 1.2.4常用图像格式(教材P5) l JPEG:压缩图像,适合网络;PSD:保留图层,适合与Photoshop协作(后续素材导入会用到)。 第二课时:数字视频编辑基础与实操1.复习回顾(5分钟)l 快速提问:“PAL制式的帧速率是多少?”“1080P的分辨率是多少?”,巩固上一课时内容。 2.新课讲授:数字视频编辑基础(30分钟)1.3.1线性编辑(教材P5) l 定义:基于磁带的顺序编辑,修改需重新录制后续内容,设备复杂(放像机、录像机等)。 l 缺点:效率低、灵活性差,已被非线性编辑取代。 1.3.2非线性编辑(教材P5-P6) l 定义: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化编辑,素材可随机调用,修改不影响其他内容。 l 优势:快捷、灵活,仅需软件(如Premiere)即可完成。 1.3.3非线性编辑基本流程(教材P5-P6) a. 素材采集与输入(导入视频、音频、图像)。 b. 素材编辑(设置入点/出点,组接素材)。 c. 特技处理(转场、特效、调色等)。 d. 字幕制作(添加文字信息)。 e. 输出与生成(导出成品视频)。 3.实操环节(20分钟)l 任务:识别素材格式与编辑流程模拟 a. 展示不同格式的文件(如.avi、.mp4、.wav、.psd),让学生说出格式名称及特点。 b. 用流程图软件(如Visio)绘制非线性编辑的5个步骤,小组分享。 4.课堂总结与作业(5分钟)l 总结:梳理本章核心知识点(术语→格式→编辑方式),强调与后续章节的关联(如“分辨率”影响Premiere序列设置)。 l 作业: a. 教材P6“本章小结”填空练习。 b. 观察身边的视频(如电影、短视频),记录其可能的分辨率和格式。 五、教学反思1. 需通过更多案例(如不同格式的视频播放效果对比)突破“格式选择”难点。 2. 可增加“线性编辑vs非线性编辑”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理解。 3. 下次课可提前预习第2章“Premiere工作界面”,为实操衔接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