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教育改变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_课堂笔记精要_第三章(下)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2

帖子

79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21: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重点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一)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解决。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所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掌握,常以选择题出现。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使阶级产生的可能变为现实。
为什么说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呢?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与对立。
  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的。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可以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的时候,阶级就必然消灭。在阶级完全消灭以后,国家也必将消亡。
历史上最初产生的两个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奴隶,当然应该从道义上加以谴责,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个历史进步。首先,奴隶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奴隶制甚至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奴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再次,社会有了阶级划分以后,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和发展。
简单地说,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
  上述的阶级定义表明,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阶级又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集团,而且是一个社会集团和社会组织。一个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意识形态这几个方面总和起来构成这个阶级的全部特征,阶级是这些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指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其中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而进行的。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既不要否认阶级矛盾,掩盖阶级斗争;又要防止夸大阶级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
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掌握,常以选择题出现。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是指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权更替(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复辟),都不能算社会革命。只有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才是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的发展就要求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消灭过时的旧生产关系,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产关系,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但旧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总是要维护旧的生产关系。要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首先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即改变旧的上层建筑,最主要的是消灭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所以说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社会革命有多种类型。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决定的。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以及阶级矛盾的相对缓和等情况,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在增长。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其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二)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1、 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其次,社会革命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再次,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第三,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2、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具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改革,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社会的矛盾,但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3、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
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般,常以选择题出现。
(一)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本书主要讲狭义的文化。
  从本质上说,文化是人和社会的具体存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个根本特性:第一,文化的创造性。第二,文化的自由性。第三,文化的兼容性。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化具有信息功能。
第二,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第三,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第四,文化具有认识功能。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就是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先进文化建设的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其次,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再次,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人性和人的本质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偏重于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论述人的本性。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即人为,是后天加工的结果。杨雄则持善恶相混说,认为“人之性,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古希腊的思想家十分关心人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德谟克里特提出了“人是一个世界”,看到了人的复杂性;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亚里士多德已经把人和社会联系起来,提出“人天生是社会动物”、“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论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说,认为人的权利不是神赐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这些思想家的共同点是脱离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看待人性,把人性看作先天的、抽象的、不变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
     理解、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1、 劳动是人的本质
  所谓劳动是人的本性,是指劳动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这主要是因为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2、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界定,只涉及人与动物的区别,尚未涉及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本质的区别。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含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所以它讲的不是一切人所有的共同本质,而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后天的;具体的;变化的;有阶级性的。
3、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讲的是人的需要是人的具体本质。每个个人具体的社会联系即具体本质的形成,是由他们特定的需要决定的,所以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上述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就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互相联系的人们的总和。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第二,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第三,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第四,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关于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重点掌握,常考,常以简答、论述题出现。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内容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集团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也都属于群众的范围。社会新阶层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再次,在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有许多知识分子,虽然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但按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表现的社会作用,则应当归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以平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重点掌握,常考,常以简答、论述题出现。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三、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前提下,也承认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个人按其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般地说,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同时代、同阶级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提出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
  第二,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战略、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进行斗争。
  第三,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某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的政治家”,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也对社会发展起某些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四,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等等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于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观点和方法:
     重点掌握,常考,常以简答、论述题出现。
第一,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第三,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第四,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无产阶级领袖也是杰出人物,但他们又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不同,他们的历史作用是历史上其他杰出人物的作用无法比拟的。我们要热爱无产阶级领袖,维护他们的威信。同时不要神化领袖,搞个人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EB前端

QQ|手机版|小黑屋|金桨网|助学堂  咨询请联系站长。

GMT+8, 2024-12-23 09:55 , Processed in 0.0364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